炮声刚停,泰柬边境的紧张气氛却没有一点减弱。两国部队对峙的现场尘土还未落定,背后各种势力的明争暗斗已经拉开了第二幕。
表面上看,这就是一场再常见不过的边境摩擦,可谁都明白真刀真枪背后远不止地界那么简单。尤其在战线拉长,伤亡扩大后,消息各个角度开始冒出来,第三方插手的传言一下变得不再稀奇。
先说眼下局面:泰国军队占尽便宜。泰方一旦动真格,硬实力就是硬道理,把F-16战机和新到手的以色列卡车炮都摆上阵,连集束弹都用上了。柬埔寨吃了不少苦头,不仅连连被压制,光士兵损失就接近百人。柬方防线节节失守,军事上几乎没有还手之力。
但这里面最微妙的,不是战场,而是外交。柬埔寨一边挨打,一边摆台阶,嘴上说愿意停战,也接受国际调解。这话说出来,其实是在拼力拉大国下场撑腰。
反倒是泰国,起初摞下狠话,坚决不许第三方插手,坚持只和柬埔寨单独谈。意思很直接,打也能打,谈也得我掌控主动。可让人没想到,几小时之后态度软了几分,愿意考虑国际调解,但条件是柬埔寨要先作出外交妥协,必须给泰国几分面子。
你说泰国敢开口,是因为手上有底气。可别光盯着军事优势,泰国自己屋里也不太平。最大的问题来自国内政治。他信家族对柬埔寨洪森政府的敌意,不止一次在社交媒体上放狠话。他信甚至直接怂恿泰军给柬政府“点颜色看看”。这种挑衅让柬埔寨火冒三丈,洪森马上回敬,公开批评泰国为私人恩怨绑架两国关系。讽刺的是,柬埔寨一边骂得起劲,另一边自己也被批评公开“录音门”火上加油,若不是洪森那一嗓子,危机或许早过去了。
这就形成了诡异的局面。泰国和柬埔寨之间,摩擦不只是战争本身,更夹杂着个人恩怨、国内政治、历史包袱。背后的局更大,因为
柬埔寨已经悄悄向中美两国发信号,想请他们出面调停
。
问题立刻来了:中美谁都能来吗?中方会怎么做?
这轮轮到中国站上牌桌。众所周知,柬埔寨和泰国都和中国关系密切,关系还真都不能随便得罪。而东南亚局势本就敏感,中美全球博弈背景下,这两国对中国来说分量极高。
如何出手,怎么保证自己不被拖下水,还能把事摆平?这才是真功夫。
结果很快出来了。7月25日,中国外长王毅见了东盟秘书长高金洪,并明确发声:泰柬问题根子在历史遗留,都是被西方殖民者划的烂摊子。中国不直接下场,而是建议用东盟内部力量解决,支持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牵头,走东盟方式斡旋。王毅的这一手,堪称“无声胜有声”。
这么一来,胜负已经分出。中国其实是把皮球踢回到东盟手里。一来不落恶人名,不会被任何一方贴上“偏帮”的标签;二来还顺势把与马来西亚的关系捆得更紧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立刻表态积极响应,这对于提升马来的国际话语权,又是正中下怀。
中国这一招,不仅避免了被卷进泰柬两国间的泥潭,还借东盟之名稳住了东南亚的整体格局。你要说中国聪明不聪明?太聪明了,但也足够谨慎。它选择站在“区域自身解决”的立场,实际上给了全体东盟国家一个各取所需的台阶。
反过来看,泰国表面上是赢家,打赢仗的样子摆得挺足,可它又怕得罪中国,也怕美国趁虚而入打自己的算盘。正因为如此,泰国才会从坚决拒绝国际调解变成“要柬埔寨先当好人”,给自己留后路。这种前倨后恭的姿态,是典型的实力和风险夹缝下的妥协。
回头看看柬埔寨。兵败如山倒,却有一手外交牌藏起来。它高调喊出“停战”、“国际调解”,其实就是盼大国介入,把自己的安全变成各方讨价还价的筹码。但可惜东盟方式一出,中国不直接上桌,柬埔寨等于得在区域团结为主的“东盟屋檐”下慢慢谈,这样强势突破的可能性就更难了。
整个局势,最尴尬的其实是美国。嘴上说关心东南亚安全,实际上自己还没做好直接介入的准备。中国通过马来西亚的中间人角色,把美方留在外围,也让东盟国家对“外来干预”有了更多的心理防线。
这场泰柬冲突,夹杂了太多“历史的锅”,谁都很难说彻底洗干净。西方人划的“国界线”,东南亚国家抢的“面子工程”,政客私人的恩怨,军事优势,外交讨价还价,全部搅到了一起。
谁是真正输家?单看死伤和军事劣势,似乎是柬埔寨。但谁更难受,或许是地区格局的大玩家。
东盟正在接受一次考验。泰柬都得给东盟面子,东盟也有机会借机证明自己。对中国来说,战略“收放自如”,没有必要和任何一方翻脸,更没给西方势力可乘之机,算得上化解危机的高招。
后面会不会再出乱子?冷静说,边界的老账,局内人的矛盾,还有地区与大国的博弈,不会轻易消停。
但有一点变了:中国在东南亚,越来越会选位置了。这事看似复杂,背后其实都指向一个字:稳。
长宏网-短线股票配资-配资杠杆之家-中国股市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