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有初高中娃的家长,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焦虑:明明小学时挺爱学习的孩子,怎么一到青春期就开始抵触课本、拖延作业?其实,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从不是凭空消失的,那些能让孩子始终保持学习动力的家庭,往往藏着家长们“做对”的细节。这6件事看似平常,却能悄悄守护孩子的学习兴趣,让他们在初高中的压力下依然愿意主动向前。
第一件事,不把“成绩”当唯一话题,聊点学习之外的“小事”。很多家长一开口就是“这次考了多少分”“排名有没有进步”,久而久之,孩子会觉得“爸妈只关心我的分数,不关心我”。聪明的家长反而会多问些“软问题”:“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讲的那个知识点,你觉得有意思吗?”“和同学一起做物理实验的时候,有没有发生好玩的事?”当孩子感受到家长关注的是他的“学习体验”而非“结果”,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讨好家长的任务,反而能慢慢找回自己的节奏。
第二件事,允许孩子“偶尔摆烂”,拒绝“学习必须时刻紧绷”。初高中的学业压力本就不小,要是家长还总说“别人都在刷题,你怎么还在休息”,只会让孩子把学习和“痛苦”绑定。那些孩子不厌学的家庭,家长都懂“张弛有度”:周末允许孩子花半天时间看喜欢的纪录片,考试后给孩子留一天“自由支配时间”,哪怕只是窝在沙发上拼乐高。孩子知道“学习之外有喘息的空间”,反而会更愿意在该努力的时候集中精力,不会因为过度压抑而抵触学习。
展开剩余65%第三件事,不做“纠错专家”,多当“发现亮点的伯乐”。“这道题这么简单都错”“你怎么总是粗心”,这样的话其实在悄悄否定孩子的努力。而智慧的家长,会把目光放在孩子的进步上:“这次数学选择题比上次多对了两道,看来你最近刷题的方法有效果!”“作文里那个比喻写得真好,你是怎么想到的?”孩子从家长的肯定中感受到“我的努力被看见”,就会更有信心面对学习中的困难,而不是因为害怕犯错而逃避学习。
第四件事,帮孩子“拆解目标”,不把“考名校”挂在嘴边。“你必须考上重点高中”“以后要考985大学”,这样遥远的目标只会让孩子觉得“学习压力好大,我根本做不到”。相反,家长会和孩子一起把大目标拆成小步骤:“这个月我们先把英语单词量提升50个”“这周每天花20分钟攻克一道物理难题”。当孩子发现“只要做好眼前的小事,就能离目标更近一点”,学习就会从“遥不可及的压力”变成“触手可及的任务”,自然不会轻易厌学。
第五件事,自己先“放下手机”,做“陪孩子成长的同行者”。如果家长一边要求孩子“别玩手机好好看书”,一边自己窝在沙发上刷短视频,孩子只会觉得“凭什么你能玩我不能”。那些孩子爱学习的家庭,家长往往会用行动做榜样:孩子写作业时,家长在旁边看书、备课,而不是刷手机;周末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,而不是在家躺着追剧。当学习成为家庭的“共同日常”,孩子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自然的习惯,而不是被强迫的任务。
第六件事,当孩子“吐槽学习”时,先“共情”再“引导”,不急于说教。“这老师讲课太无聊了”“作业太多根本写不完”,当孩子抱怨时,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“你怎么不找自己的问题”“别人都能适应就你不行”。但正确的做法是先接住孩子的情绪:“听起来你今天上课确实挺累的,老师节奏快的时候确实容易跟不上”“作业多到写不完,肯定会觉得烦躁”。当孩子感受到“家长理解我的辛苦”,才会愿意听接下来的建议,比如“要不要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安排时间,能让作业写得快一点”,而不是因为被否定而更加抵触学习。
其实,初高中孩子的厌学情绪,大多不是“突然爆发”,而是“长期积累”的结果;同样,孩子对学习的热情,也不是“天生就有”,而是家长用一次次“做对的小事”慢慢培养的。不需要追求“完美家长”,只要在日常中多关注孩子的感受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、多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,就能让孩子在学习路上走得更稳、更有动力。
最后想和大家互动一下:你家孩子在初高中阶段,有没有过抵触学习的小瞬间?当时你是用什么方法帮孩子调整的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,我们一起交流学习~
发布于:广东省长宏网-短线股票配资-配资杠杆之家-中国股市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