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江口的番禺,清晨的菜市场已摆满新鲜渔获。作为 “食在广州,味在番禺” 的最佳注脚,鲮鱼的多种吃法展现着岭南水乡的食材利用智慧,正如广府文化学者林劲所言:“一条鲮鱼能玩出十几种花样,这便是番禺人的生活哲学。”
市桥白卖是鲮鱼的精致化身。番禺雍苑食府的梁醒红师傅,将鲜活鲮鱼去皮起骨,只留鱼肉打成胶状,加入腊味、虾米、陈皮、胡椒粉等配料制成肉馅,再用鲮鱼胶做外皮包裹。制作时需将鱼胶反复摔打,直至起胶有弹性,这样外皮才够爽脆。蒸制 5 分钟后,白卖色泽洁白,形似云朵,入口先是鱼胶的弹嫩,随即馅料的咸香迸发,陈皮的清香恰到好处地解腻。这道菜自清代流传至今,香港特首李家超品尝后曾感叹 “倍感亲切”,成为异乡游子的乡愁味道。
“爬金山” 则是鲮鱼最具趣味的吃法。将鲮鱼胶堆成小山状,放在铺满生菜的转盘上,周围围着一圈用鸡骨、猪脚熬制的热汤。食客用勺子从 “金山” 底部扒起鱼滑,放入热汤中涮煮,待鱼滑浮起即可食用。鱼滑吸饱汤汁,口感嫩滑,生菜的清爽中和了肉汤的油腻。这道菜还有吉祥寓意:“金山爬一爬,兴旺又发达”,成为节庆聚餐的必备菜品。梁师傅说:“鱼滑要‘摔打百次’,才能达到‘久煮不烂’的效果,这是番禺厨师的独门秘诀。”
展开剩余33%鲮鱼丸汤则是水乡的家常滋味。将鲮鱼胶挤成丸子,入沸水煮熟,加入冬瓜、姜片熬汤。鱼丸弹牙,冬瓜绵软,汤汁清甜,最能体现鲮鱼的本鲜。番禺人对鲮鱼的喜爱,源于珠江口的咸淡交汇,这里的鲮鱼肉质肥美,骨刺虽多,却难不倒心灵手巧的厨师。正如屈大均在《广东新语・食语》中所写:“鲩鱼头,鲤鱼尾,鲢鱼之腹更甘旨”,番禺人对鱼的理解,早已融入血脉。
番禺美食的精髓在 “新鲜、浓味、滚烫”。梁醒红师傅从事餐饮三十余年,始终坚守 “不时不食、不鲜不食” 的原则。在番禺的茶楼里,点一盘市桥白卖,一份爬金山,再喝一碗鲮鱼丸汤,水乡的鲜味在口中流转,恰如珠江的流水,温润绵长。如今,“味在番禺” 已成为集体商标,这些鲮鱼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,更是岭南文化的鲜活载体。
发布于:四川省长宏网-短线股票配资-配资杠杆之家-中国股市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