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的中秋节有意思。姐姐性格柔和,仪式感强,中秋夜煞有介事地忙活拜月。爸爸疼爱孩子,把一张小圆桌搬到院子里,让我们尽情玩。
那会儿的月饼,多是找食品作坊“来料加工”,用个很形象的动词——“打”。人们只管把鸡蛋、白糖、红糖、瓜子仁、核桃仁、花生仁、果脯狠狠加到面粉里,打出的月饼甜得发齁,香得令牙齿发抖。葡萄、石榴属于价格较贵的非家常水果,香蕉、哈密瓜更是稀罕物,水果多是最普通的苹果、梨、山楂,再加一些红枣、花生。
以上吃食分门别类装在盘子里,端端正正在小圆桌上摆一会儿,就是拜月了。并不是每个中秋夜都能见到银盘一样的月亮,当它躲在乌云后面不露头时,难免扫兴。爸爸一句“八月十五云遮月,正月十五雪打灯”,我们又开心起来,急切盼着来年正月十五赶快到来。
拜完月,爸爸把小圆桌搬回房间,姐姐才允许我们开吃。不会好好吃的。自家打的月饼虽说香、甜,但硬得像石头。我们把月饼掰开,只把里面的核桃仁、瓜子仁、花生仁和“红丝”“绿丝”(果脯切成的细长条)挖出来吃掉。笸箩里一块块坑坑洼洼的碎月饼,大人要吃好些天。
我的性格跟姐姐相差甚远,生性晚熟,不爱张罗,再加上这些年一直跟爸妈生活在一起,虽然已近中年,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、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甩手掌柜。城市不眠的夜空让人想不起月亮的存在,奔波忙碌中只想把中秋当成一个普通假日,姐姐又在外地离得远,家里的中秋节便失去了仪式感。月饼会买一些,不过爸妈舍不得买昂贵的月饼,我又以节食为由,不吃他们买的高油高糖的热量炸弹。
展开剩余48%恹恹寡淡之中,“别人”的中秋让我心驰神往。大文豪苏轼中秋夜欢饮达旦,写下名垂千古的“明月几时有”抒发幽怀;昆曲《长生殿》中,唐明皇和杨贵妃在中秋之夜最终团圆;《红楼梦》中,诸裙钗欢度中秋节,虽不乏秋凉之意,毕竟是热闹的欢愉……文学作品中的中秋是千锤百炼的意象,凝结着古人千百年的情思,这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,白开水一样的生活拿什么比?
今年中秋前,爸爸做了一个手术,恢复中的他急于证明自己能行,又不慎扭伤了脚,只能继续休养。姐姐的小孩在保研大军中搏杀,其中的跌宕起伏、一波三折令全家为之揪心。妹妹的工作也面临重大调整。全家的“主心骨”妈妈明显有些承受不住,整日恍神,妈妈一慌,我的世界也塌了……
好在,一切都过来了,所有结果都是好的。成年后的我从没像今年这样盼望中秋节。一家人坐在一起,说说话,聊聊天,所有烦恼便都是谈笑间的微不足道。望着窗外高悬在天上的月亮拜拜,心里是踏实有着落的。
我真是个晚熟的人,人届中年,才突然成长。生活的“五味”其实就藏在“无味”之中,“无味”才是真味、至味。之所以觉得寡淡,不过没有用心去品尝罢了。过去的月亮现在正照耀着我,我的遐思终究是古人具体而微的生活,所有人都处在生活之中,能有什么不一样呢?
去生活吧,好好生活,用心生活。
文/王 苗
编辑/李涛
发布于:北京市长宏网-短线股票配资-配资杠杆之家-中国股市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